揀寶 第37章 真假難辨的寶貝(1/2)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唐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奚鼐,是當時的製墨名家。他製作的易水墨,聞名天下。而後祖孫三代延綿經營,且技術不斷改進,更是深受世人讚譽。”

    高德全娓娓而談道:“不過後來,由於唐末戰亂,奚家舉家遷至安/徽/歙/州。當時的奚家有一個叫奚廷珪的人,在繼承祖輩技術的同時,努力創新,終於發明了一種新墨。這種新墨膠不變質、墨不變形,質量大大超過了祖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後來,這種墨得到了南唐李後主李煜的高度讚揚,並對奚鼐家族恩賜了自己的國姓。從此以後,奚廷珪就改姓而為李廷珪了,他的墨,也就被人稱為李廷珪墨,或者李墨。”

    高德全估算道:“再之後,過了幾十上百年,歙/州改名為徽州。而李廷珪,也就被後人譽為徽墨的奠基人。”

    與此同時,俞飛白也興致勃勃道:“傳說,李廷珪製墨,用料非常講究,要鬆煙、珍珠、玉屑、龍腦,和以生漆、鹿角膠、犀角、麝香等等名貴物品,搗十萬次之後,才製作成型。”

    “所以,這樣的墨,堅硬如石,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甚至於可以當刀來使,削木裁紙。”

    俞飛白非常好奇,看著高德全手裏的墨錠,蠢蠢欲動。

    “如果,這塊墨錠真是李墨,的確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高德全沉吟道:“史書上有記載,南唐的一個名臣徐鉉,幼年的時候,得到了一塊李墨。然後和他弟弟一同讀書使用,一天研墨寫五千個字,卻整整用了十年之久。”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北宋一個大官不小心把一塊李墨掉到池塘裏了。可能是這大官太有錢,覺得下水撈墨太費事,幹脆不理會。等到第二年的時候,他又掉了一件比較重要的東西到池塘裏麵,立即派人打撈,並把李墨也撈了出來。”

    “然而,經過一年時間的池水浸泡,那塊李墨卻仍然堅硬如初,表裏如一,光澤如新。這個時候,那個大官才意識到李墨的珍貴,視為珍寶而妥加收藏起來。”

    說到這裏,高德全歎聲道:“早在北宋年間,就有人感歎,黃金易得,李墨難求。由此可見李廷珪墨的稀罕可貴。”

    “德叔,說了那麽多,那這塊墨錠,到底是真是假。”俞飛白急不可耐道。

    “人家王觀還沒說話呢,你著急什麽。”

    高德全恨鐵不成鋼道:“又忘記了,凡事要冷靜。”

    王觀躺著也中槍,隻好摸摸鼻子幹笑起來。他不是不急,主要是已經知道東西的真偽,自然顯得從容不迫。

    “我不是說過了麽,東西太珍貴了,捏拿不準啊。”

    訓了句,高德全皺眉道:“你們知不知道,真品的李廷珪墨,有多麽的可貴。當時奚家遷徙到歙/州(徽州),那裏有漫山遍野的黃山老鬆樹,是製墨最好的原材料。可是,再多的鬆樹也經不住幾百的砍伐。”

    “所以,在李廷珪之後,經過一百多年,黃山老鬆樹差不多絕跡了。那些製墨名家隻好又重新改變了製墨的工藝。再加上李家的子孫後代,很多人步入仕途,無人再承祖業。從此以後,李墨失傳,越用越少,才會那麽珍貴。”

    高德全苦笑道:“一直到了清代,據說乾隆皇帝得了一塊李墨,由於心愛一直沒舍得用,所以留下來了。現在,這塊墨,就保存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這也是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

    “可是現在,這裏又突然冒出來一塊,你說叫我怎麽叫草率確定。”

    高德全又歎氣起來,手指輕撫墨錠,臉上泛出絲-->>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