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第五十六章 心甘情願的被宰(1/3)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薦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後麵!!!

    作為湖南省糧倉的濱湖地區不僅顆粒無收,反而湧來長沙討吃,長沙糧食怎會不緊張,然而麵對如此嚴重的災情,本應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應對之方,妥籌善後之策的岑春冥竟然全然不顧,且反其道而行之。

    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岑春冥仍聽任鄰近歉收省份沿襲過去的辦法來湘采購糧食,據統計每月運走糧食10萬石以上,同時聽任商紳地主猖狂囤積,更有甚者岑春蓂竟然還與日、美、英三國洋行簽訂關於運米出境的照約,且得到清廷外務部的批準。

    前文曾說過,歐美等國的糧食因為生產成本比中國要高,在價格上也貴得多,所以很多國家不僅從他們在亞洲的各殖民地搜刮糧食,還要從日本和中國收購糧食。

    日本因為有朝鮮作為族殖民地,每年可以出口數以萬計的糧食,然而中國本國的民眾還大多吃不上飯,也為了暴利出口糧食。

    當時是這些外國商人攜帶巨金來湘搶購,並勾引大批外地奸商深入產地,明運可查的每月二三千石,至派司轉口,不領運單,偷運出境者,為數尤巨。

    湖南穀米的大量出境,引起了一些有誌之士的關切和憂慮,要求湘撫岑春蓂禁運穀米出省,岑先是不允所請,後雖迫於事態的嚴重性,電請中央批準解除與日、英、美所訂購糧照約,通知各洋行禁運穀米。

    禁運告示發布後,各國駐華使領卻依恃1902年中英商約的規定,宣稱在禁令公布21天之後才能施行,在此期間,外商運米出境的行為變本加厲,華洋商販,爭相購運,趁此兩旬之內,盈千累萬,連檣下駛,嶽州關每日收米厘三萬餘串,兼旬以來,出口之米,已數百萬石,這是全然不顧湘省糧荒的節奏。

    穀米的大量出境,商紳地主的囤積活動,使遭受嚴重災荒的湖南糧荒更加雪上加霜,據王先謙等人呈報的調查數字,1910年三月下旬,省城公私存穀不滿三十萬石,即顆粒不外溢,不足兩月之食。

    而此時距新穀上市為時尚早,米價一日數漲,且有扶搖直上之勢,由往年每石二二千文上下,猛增至每石七八千文,各米店皆懸牌書早晚市價不同六字。

    本就因開埠而使農民和手工業者加速破產、且已民不聊生的長沙城內,人心日益恐慌,局勢更形動蕩,迫於饑餓的民眾鋌而走險的征兆日益明顯。

    風潮從憤怒的群眾砸毀米店開始,請願要求官府降低米價,發展到與政府公權相對抗,鋌而走險地毆傷政府官員,燒毀巡撫衙門,毀損外國人在湘機構,持續了近一周的時間。

    這件事中雖然有著長沙士紳和湖南巡撫岑春冥之間勾心鬥角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還是岑春冥貪婪無度,但是雖然岑春冥的行為在長沙引起了民亂,他也隻是落得一個解職的懲罰,貪汙而來的金銀依然都裝在他的包裏。

    徐衛自從回國後就後背依靠大英帝國全然不懼大清的各級官員,所以在與岑春冥往來期間一直都是各種明麵上的利益,受到長沙士紳不喜岑春冥的影響,一直沒有私下賄賂過他,他也因為懼怕英國的勢力沒有為難過徐衛。

    這一次護衛隊的行動從小了說是擾亂治安,從大了說就是叛亂,這件事不管是放在那裏都是湖南政府這裏占住道理,所以岑春冥這次就是要揪住這件事來搜刮一下徐衛的地皮。

    按照清廷的規定,一鎮新軍單單軍餉糧、秣以及訓練經費每月就需要耗費二十多萬兩白銀,同時一鎮的武器裝備還需要一百萬兩左右,而礦山和紡織廠每月的稅收不過三萬兩,-->>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