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第四十五章 護衛隊(1/3)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薦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後麵!!!

    車間機器的安裝幾近完工的時候,徐衛便開始大力發展寧鄉的煤炭開采,以便能夠跟得上開工以後發電機對煤炭的需求,所以招收的四萬工人除了一萬十八到二十五歲的青壯外,剩餘的三萬來人全部分配到煤礦上。

    寧鄉最大的煤礦在煤炭壩鎮,前世徐衛在長沙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煤炭壩鎮的煤礦,而且還知道其中躍進、竹山塘、五畝衝和西峰侖四個最大的煤礦的大體位置,不過在清末煤炭壩鎮雖然已經開始了煤炭的開采,但是隻有前世躍進煤礦的位置一處礦井。

    徐衛憑借著自己的印象將其餘的三個煤礦找了出來,將三萬工人全部安排在這四個大型的煤礦內,根據煤礦上最有經驗的師傅估計,以現在沒有先進的機器的情況下,四個煤礦每月可以開采一萬噸左右,這些煤炭除了供應自己的發電廠之外還有剩餘。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徐衛的護衛隊規模已經從原來的一千人迅速擴展到一萬人,將所有的十八到二十五周歲的工人全部征集到護衛隊中。

    徐衛一改往日五十人為一隊讓二十名英國教官帶領的模式,而是將護衛隊按照小隊、中隊、大隊、總隊的等級編製在一起,其中一個小隊十四人,一個中隊下設四個小隊和一個七人的中隊部,一個大隊下設四個中隊和一個二十八人的中隊部,一個總隊下設四個大隊和一個五十一人的總隊部,合計一個總隊一千一百七十一人。

    所有的護衛隊分為十個總隊,總隊長則是從原來一千個護衛隊中表現比較好的知識分子擔任,下麵的軍官則是根據徐衛的考驗和總隊長以及教官的推薦來任命,而那二十名英國教官則不再負責護衛隊的日常訓練,轉而變成徐衛安設在工廠的內的士官學校,教授小隊長及其以上軍官的軍事知識。

    另外,徐衛還在招募的時候招收了很大一部分年齡在二十五到四十歲之間的讀書人,這些人大多出身在貧困家庭,由於在讀書方麵有所天分成為了整個家族的希望,可是隨著清王朝廢除科舉考試以後,這些人在家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由於整年的沉迷於科舉考試,這些人對於種田的技能一無所知,為了生存不得不來到城內以賣字或者說書為生,生活極度艱苦,所以在徐衛以高新招收工人的時候進入徐衛的工廠。

    整個大清的現狀是全民文盲率極高,但是相對於讀書人那些極少的崗位來說這個比例又顯得太高了,尤其是清政府還將其中一個最尊貴、最有誘惑力的科舉做官廢除之後。

    對於中國當今社會本來就缺少的讀書人。徐衛當然不會讓他們和那些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人一起到煤礦上做工,而是將他們安置在護衛隊的後勤方麵以及工廠和礦場的收支管理方麵。

    由於徐衛的紡織廠僅靠長沙北部靠近洞庭湖的三個府種植的棉花完全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所以在工廠的生產效率趕上去以後,徐衛準備向湖南全省以及湖北、江西、貴州、廣西等地的產棉地區大量收購棉花,而這些讀書人則會作為書記人員隨行。

    同時,徐衛在各總隊設置了生活委員處,從這些讀書人中選出一部分表達能力表較強的人作為各總隊的生活委員,負責護衛隊員出訓練以外的衣食住行,甚至家庭狀況。

    生活委員處的標準版配置為五人,其中一名為生活委員處的處長,平時就在總隊辦公,其餘的四名為則作為生活委員設置在每個總隊的四個大隊。

    這些生活委員是有徐衛親自培訓,並且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每隔五天都要到徐衛在工廠內-->>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