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第一百五十九章 抵達濟物浦(1/4)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

    就在徐衛在上海談情說愛的時候,新組建的第一軍乘坐二十艘運輸船,在新澳港號戰列艦和雅典娜號巡洋艦以及六艘驅逐艦的護衛下進入了濟物浦的外港仁川港。

    現在駐守濟物浦的是日軍第十九師團七十四聯隊,其聯隊長竹野內賢二大佐早已經從日本本土獲知新澳港的軍隊要進攻朝鮮的事情,而進攻朝鮮最好的登陸地點當然是能夠停泊大型船隻的濟物浦外的仁川港,所以在新澳港的艦隊剛剛從上海出發的時候,竹野內賢二就已經征調朝鮮的民眾搶修仁川港的炮台以及在仁川港適合登陸的地方挖戰壕。

    此時的朝鮮國民還沒有被日本的文化殖民馴服,在思想上更多的還是傾向於中國,這也是為什麽國內這麽多對日本殖民的反對者,同時朝鮮的反抗軍也在這段時間在朝鮮大肆宣傳新澳港的軍隊準備解放朝鮮的事情,所以在修建炮台和挖戰壕的時候多有怠工,以期望作為華人的新澳港軍隊能夠解放自己。

    自從新澳港海戰後,日本為了本土的安全就開始大範圍收縮海軍力量,尤其是在確定新澳港的艦隊開赴亞洲的時候,更是將所有的主力艦隊都分布在了東京附近的海域,所以現在不要說濟物浦,就算上整個朝鮮都沒有一艘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

    本來,日本政府為了保護濟物浦水域的安全,派遣了一艘輕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組成了一支護防艦隊停靠在仁川港內,不過這支艦隊也在獲知新澳港進攻濟物浦的時候撤到了朝鮮東部鹹興府的興南港,不過在這支艦隊撤退的時候將軍艦內所有的水雷都分布在了仁川港周圍海域。

    在9月15號早晨6點的時候,新澳港的軍隊抵達了濟物浦周圍的海域,艦隊上的士兵很快就發現了遍布在仁川港周圍的水雷。

    水雷憑借其低造價和易於鋪設的特點,一經發明便受到全世界海軍的青睞,也使得其成為非對稱戰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武器。

    一般來說,清除水雷的成本是鋪設其的10倍到200倍,而鋪設水雷的戰術以前是徐衛用來對付侵略新澳港的日軍艦隊的方法,不過現在風水輪流轉,成了日本對抗自己的武器。

    日本艦隊在撤離前雖然在港口內布置了大量的水雷,不過此時的仁川港卻沒有幹擾掃雷的艦隻,隻有十幾門155毫米40倍口徑的重炮,不過這些重炮相對於艦炮來說又顯得口徑有點小了。

    其實,登陸朝鮮最好的位置並不是濟物浦的仁川港,甚至可以說仁川港並不適合大型的登陸作戰,其主要原因在於仁川港的潮汐、港灣和堤岸等諸多因素所限製。

    仁川港最大特點是潮汐落差很大,平均落差為6.9米,最大落差達10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仁川港的潮汐也很奇特,每個月隻有一天的滿潮,每個滿潮日的OK時間也隻有早晚各三小時,而新澳港艦隊的主力軍艦新澳港號戰列艦滿載吃水為9米,隻有在滿潮時才能進入港灣。

    現在已經進入了9月份,9月之後的滿潮日依次是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2日,這也是新澳港的艦隊趕在9月15日到達仁川港的根本原因,而且仁川港被眾多的島嶼所環繞,出入港灣的通道隻有一道狹窄彎曲的飛魚海峽,而該航道便於布設水雷。

    日軍雖然以為人員的緊缺沒有在飛魚海峽人口處的月尾島部署岸防部隊,但卻在飛魚海峽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新澳港的軍艦隻要有一艘艦船被擊沉,就足以封閉整個航道。

    有鑒於飛艇艦隊在日本橫須賀和東京的優良表現,在這次進攻朝鮮的時候也被全部帶來了,不過為了避免朝鮮民眾的大麵積死傷並沒有直接將裝載的凝固-->>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