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缺載扶(1/4)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

    與來電相比,徐衛回複了一封更長的電報,通篇全將自己形容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四無青年,隻在電報的結尾給他的舅舅回了四個字:“我來處理。”

    在後世,很多人都看到了辛亥年間武昌起義的一呼百應,就武斷的認為清政府此時已經是人心向背,任何人都可以將清政府推翻,其實不然。

    辛亥年間發生了兩次起義,其中黃花崗起義是所有的革命者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起義,然而他失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

    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第一是革命者的準備工作做的太多,單單是為刺探敵情、轉運軍火設立的情報機關就有三十八所,而且革命黨員無視紀律,私自行動,致使兩廣總督張鳴岐,這真應了那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訓。

    第二點在於支持革命的多是因廢除科舉而轉投革命黨的書生以及會黨分子,真正代表清軍軍事實力的巡防營和新軍官兵依然聞反色變,雖然同情革命者,但在上司的命令下依然選擇了向革命黨開槍。

    至於武昌起義的成功更多的是運氣和民心各半的結果,此時清政府的國力進過一零年的橡膠股災已經使國力大衰,同時又趕上了四川的保路運動,更是致使全國民心激憤,最重要的一點是武昌的軍隊被清廷派去鎮壓四川保路運動,造成武昌空虛,使武昌那百十個革命黨裹挾了新軍參加了起義。

    第三點,也是決定起義成敗的一點就在於北洋六鎮的態度。

    此時的北洋六鎮已經被清政府收回到自己的手中,軍隊的上層人員全部都是滿清貴胄,這些人在慈禧時代多是些閑散的王公貝勒,猝然掌握大權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貪汙,同時將自己的窮親戚安排在緊要崗位。

    滿清權貴的舉動不僅讓下層的士兵失去了原來比較豐厚的餉銀,還使中層軍官人人自危,於是這些軍官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上司袁世凱,不僅與袁世凱經常迷信往來,還在軍中為袁世凱造勢。

    武昌的起義雖然已經到了僅憑湖廣兩省無法撲滅的地步,但是隻要北洋六鎮的新軍,旦夕之間就可以講這場起義撲滅,不過袁世凱已經意識到清政府已經不會給自己高官顯位了,一旦起義被撲滅,等待自己的依然是繼續養老,就在這猶豫的刹那,革命誌士受到鼓舞,紛紛響應,就連士紳也因為清政府在立憲時的出爾反爾加入了進去。

    徐衛雖然此時已經擁有了數萬的軍隊,但這些建立不過一年多的軍隊絕對不是裝備精良的北洋六鎮的對手,更何況北洋六鎮的身後還有百萬之眾的各省新軍,所以徐衛不打算做這個可能會挨槍的出頭鳥,而是跟在武昌起義的身後做第二個出頭的鳥。

    徐衛雖然現在並不打算立即起兵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但也並不表示他就會怕清政府,有洋人和自己海軍這兩個籌碼,相信清政府不會太為難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徐衛給長沙、北京以及上海各發了一封電報,第一是命令長沙的韓文接管了與載扶等人談判的事務,爭取在談判的時候讓護衛隊將載扶等人抓起來,逼迫他們將昨天給他們的二百萬中元要回來。

    第二是請北京的英國駐大清公使朱爾典用英國政府的名義向清廷的外務部提交照會抗議載扶要挾在長沙的英國企業。

    第三則是命令上海的銀行總裁弗蘭克招呼在上海的各國報紙對此事大肆報道,報道的重點在於清國的貝子在長沙利用權勢欺負一名美麗的少女,還想霸占少女家擁有的企業,這樣一個類似於童話般的故事絕對能夠引起歐美強盜們對弱者的同情。

    為了怕引起清政府的猜-->>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