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 第310章 出兵朝鮮(2/4)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
得勝的?相反,越是兵多,越是主動進攻,反而會敗的越慘。

    因為兵多後勤糧餉供給就越困難,兵越多,統一的指揮調動就越難。

    而劉鈞雖不清楚明末關外的戰事過程,卻是知道正因為大明把朝廷最後的精銳都葬送在了關外,才導致了中原流匪無人可製,中原大亂,又使得朝廷徹底的失去了重整旗鼓再防守關外的能力,最終北京被李自成先攻破,隨後清軍入關竊取天下。

    劉鈞已經不是剛來大明那會了,他很清楚大明軍隊的真實情況,文臣統兵,太監監軍,底下士兵也是良莠不齊,甚至督撫總兵們還很難有一致的配合,朝廷各部還總要扯後腿,皇帝還要瞎指揮,這樣的軍隊別說是二十萬,就是再多個二十萬,都不一定打的過此時上下效率極強的清軍。

    相比起清軍,明軍缺的正是效率,缺少的是協調,明軍是盤散沙,清軍卻能凝聚起來。明軍如果依城而守,還好,若主動進攻,那就是自尋死路。如果隻是防守,那劉鈞駐守金州,無疑更加合適,不會增加寧錦負擔,也能分開牽製敵人。

    如果是要去進攻,那劉鈞認為根本不到時機,不論怎麽說,劉鈞都不認為明軍此時就對清軍有多大的優勢。

    劉鈞決定出兵朝鮮。

    不少將領說劉鈞欺軟怕硬,劉鈞告訴他們這叫柿子揀軟的捏,避實擊虛,這也是兵法上策。非要去硬碰硬,那隻是愚蠢而不代表勇氣。

    崇禎最終還是放棄了強令劉鈞前往錦州,或者攻打遼陽。因為劉鈞堅決反對,同時也因為洪承疇也反對此時立即跟清軍決戰。

    雖然當初洪承疇力主集結兵馬摧毀義州,可現在洪承疇卻完全又是一個態度。洪承疇說如今局勢正在變化,楚軍占據金州,掃蕩遼南後,給清軍沉重打擊,現在騎虎難下的是清軍。因此他力主不變應萬變,隻要清軍敢有任何異動,出兵攻擊錦州或金州任何一路,那麽朝廷大軍就可以後發製人,來一個反包圍。或者趁機反攻。

    當然,實際上,洪承疇考慮更多的則是劉鈞全力反對此時決戰,而沒有劉鈞的支持。洪承疇雖握著二十萬大軍,卻並沒多少信心和黃台吉決戰。現在的局勢,兩軍對峙,洪承疇立於不敗之地,而且不論是遼西的軍將還是朝廷方麵。都對他是有求必應。而一旦開戰,沒有劉鈞的支持,要是打敗了,哪怕是失利,他都肯定會被彈劾,甚至被降職免官。既然如此,那為何還要打?

    反正現在黃台吉大軍也還駐在遼陽,靠錦州外的這些清軍,一時半會也根本破不了錦州城。

    不過當初洪承疇力主出兵,如今朝廷調了兵。又不打,這不免讓皇帝惱怒。為此,洪承疇與關寧總監高起潛、新任遼東巡撫丘民仰以及援遼的總督孫傳庭,以及秦良玉、吳三桂等十三鎮總兵官一起商議。

    “今日籌遼非徒言守,必守而兼戰,然後可以成其守。而戰又非浪戰,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後可以守其戰。”

    洪承疇這番話,既是表明他不是不敢戰,而是認為眼下更適合守勢。但他也不是隻打算一味守。而要守戰兼顧。不過表明自己敢戰態度後,他又強度,雖須戰但不能總是一味要正麵交鋒,還要如楚國公一樣。采取多種靈活作戰方式,如奇襲,伏擊等,才能既避免正麵交鋒,與敵決戰,落入清軍盼望這中。又能打擊消耗敵人。

    洪承疇的話一落,寧遠總兵官吳三桂立即接話,向他請戰。吳三桂是錦州被圍的總兵祖大壽外甥,同時也是洪承疇的學生,還是總監高起潛的義子。如今關寧設山海關、寧遠、錦州三鎮,吳三桂這個寧遠總兵是極得洪高信任的,而祖吳兩家又是遼西將門,在關寧軍中地位超然,許多軍將都是他-->>

章節列表 轉碼閱讀中,不進行內容存儲和複製